乡村小说 其他类型 穿成农家女:我在边疆开食肆沈芋沈豆全局
穿成农家女:我在边疆开食肆沈芋沈豆全局 连载
继续阅读
作品简介 目录 章节试读

本书作者

疯小米

    男女主角分别是沈芋沈豆的其他类型小说《穿成农家女:我在边疆开食肆沈芋沈豆全局》,由网络作家“疯小米”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下柳村。鲜黄的蛋液碰到猪油炸成蛋花,见鸡蛋成型,沈芋把切好的西红柿丢入锅里,木铲在锅里翻炒搅拌,鸡蛋和西红柿块儿混合在一起,散发出浓浓的香味。翻炒数分钟,沈芋洒入盐、又放了点白糖,盖上了锅盖。香味儿却未被截断,顺着缝隙一点点散出......待西红柿炒蛋做好,她闷煮的米饭也好了,将西红柿炒蛋连同浓浓的汤汁浇在米饭上,门外传来阵阵锣鼓声和吞咽口水的声响。沈家几个崽崽均是被这味道引诱到了厨房。“阿姐,你做的这是什么呀?那个红红的果子,我怎么从来没有见过?”问的同时,险些没滑落下来口水,小家伙看着沈芋的目光亮盈盈的。“这东西是阿姐在山上寻到的,尝了一口觉味道不错,便多摘了些。”这个朝代尚且没有西红柿,怕崽崽追问沈芋转移话题,“你们摆好碗筷了...

章节试读

下柳村。
鲜黄的蛋液碰到猪油炸成蛋花,见鸡蛋成型,沈芋把切好的西红柿丢入锅里,木铲在锅里翻炒搅拌,鸡蛋和西红柿块儿混合在一起,散发出浓浓的香味。
翻炒数分钟,沈芋洒入盐、又放了点白糖,盖上了锅盖。香味儿却未被截断,顺着缝隙一点点散出......
待西红柿炒蛋做好,她闷煮的米饭也好了,将西红柿炒蛋连同浓浓的汤汁浇在米饭上,门外传来阵阵锣鼓声和吞咽口水的声响。
沈家几个崽崽均是被这味道引诱到了厨房。
“阿姐,你做的这是什么呀?那个红红的果子,我怎么从来没有见过?”问的同时,险些没滑落下来口水,小家伙看着沈芋的目光亮盈盈的。
“这东西是阿姐在山上寻到的,尝了一口觉味道不错,便多摘了些。”
这个朝代尚且没有西红柿,怕崽崽追问沈芋转移话题,“你们摆好碗筷了吗?”
“摆好了。”
三个崽崽齐声回答沈芋。
“大麦喊娘吃饭,二米三豆你们俩把爹搀出来。”沈芋安排,他们家的名字是按照作物取的,她行老大,沈芋、芋头。二弟沈麦、三弟沈米、四妹沈豆。
“阿姐,姐夫呢?”
“他还没醒来,不需要管他。”
“还没有醒吗?我听村里阿婆讲,她三弟家的孩子,昏迷三年,娶了新娘后立马就醒了,这都半个多月了,姐夫怎么还......”
沈芋空出的手敲了沈豆脑壳,“小小年纪管这些作甚,快去喊爹吃饭。”
三个崽崽分别去唤人,沈芋端着西红柿盖浇饭到主屋的桌上,见三人和爹娘还没到,她又去厨房端出一壶水。
里面泡着的是柳叶。
味道微苦发着些涩,回味甘甜。
沈家人起初只觉沈芋是在浪费水,柳叶这玩意儿,哪里能当做茶叶使,喝了一次后,却再也离不开了,火上时常熬煮着柳叶水。
喝了这水,暑热都褪下许多。
因着家里贫苦,往年到了这会儿,沈家总要晕一两个送去看大夫,今年还没有一人晕倒。
倒水的功夫,沈米和沈豆搀着沈大金出来,两个小家伙毕竟还小,搀扶一个成年人略显困难,沈芋放下手中茶壶,上前帮两个崽崽。
下柳村离边疆近,村里不少汉子都在军营做事,沈父这腿便是因在战场不幸被人从城楼推下,落下残疾。
沈芋的便宜相公也是因在战场受了重伤,深陷昏迷。
霍家打着娶冲喜媳妇的名头,结果原主嫁过去,便嚷嚷着分家,原主性子压不住霍家老母,无奈答应分家事宜。
却不想他们根本不做人,原主和霍祁只分得一间老屋,连本属于霍祁的抚恤金都没有给他们,最可恶的是连给原主的彩礼都又偷了回去。
原主答应嫁给霍祁,便是图霍家那十两银子,想要为沈母分担一些压力。
沈家知道后,无论原主怎么讲都不要那十两银子,她出嫁前夕沈母又把那十两银子塞进了她的包袱中。
忙活一场,什么都没落得,人财两空,原主一时想差,选择上吊自杀,沈芋正是此时穿来,本想为原主报仇,一番打听得知分家后,霍家便搬去了县里,生怕被他们缠上。
分得的老屋没法住人,手上也没银钱,无奈沈芋带着霍祁先回了沈家。
沈母知晓霍家做的事儿,带着她就赶往县城,霍家翻脸不认人,拿出分家文书,只说已经分家,她和霍祁的事儿与他们无关。
分家文书上,白纸黑字写着沈芋的名字,还有她按下的手印。
真是欲哭无泪。
“辛苦你们了。”扶着沈父坐下,看着桌上的饭菜,叹息一声。
“爹说什么呢。”穿来这些时日,沈芋已经完全适应了新的家人,“一家人什么辛苦不辛苦的,您这是把我们当外人了?真要说还是我对不起你们呢。”
她在现代是孤儿,父母早亡。
或许是上天垂怜,沈父、沈母与她现代的父母样貌一般。
“这事儿怪霍家,你安安稳稳在家里住着,不要胡思乱想。”沈父蹙眉,“家里便是再缺吃的,也有你们一口,以后不准再说这样的话。”
“我不说,爹也不许再说。”
三人搀扶着沈父坐下。
“二米去门口看看,娘和大麦到哪儿了。”
沈米恋恋不舍放下手里才拿起的筷子,向门外跑去,因着他那委屈模样,沈父目光落在桌上的饭菜上,“芋头,你今儿做的这是?”
“西红柿盖浇饭。”
“西红柿?”沈父惊讶,用筷子挑起一块红果,“你从哪儿找到的?我怎么从来没见过。”
这话落,沈父也放下挑起的红果,沈家规矩,人到齐才开饭。
“山上摘的,爹一会儿尝尝,酸酸甜甜的,很是开胃可口。”沈芋又道:“还可以当果子吃,我洗了些在厨房放着。”
“还可以直接吃?”沈豆眨着眼睛插话,“阿姐刚刚怎么不和我们讲?”
统共系统才发给她十个果子。
炒菜用了六个,还余四个,方才说了,这果子能留到吃完饭吗?
沈芋笑笑,没有回答沈豆。
伴随穿越,她绑定了签到系统,每天固定时间签到,即可获得系统奖励。
这些西红柿是今早签到,系统奖励她的,除了这些果实外,还有一把种子,午饭前,她把种子种在菜园里了。约莫八九月份就能吃。
“诶哟,今儿做的这是什么?这么香。”
先进来的是沈麦和沈米,沈母在二人后面,“娘,路上我和大麦就催着快点回来,您还在哪儿和香婶拉呱。”沈米哼了声。
“没大没小,喊哥,沈麦也是你能叫的?”
沈母拍了沈米一下,脚步也快了,看到屋里桌上放的菜,她神色心疼,“芋头啊,这是炒了几个鸡蛋?”这鸡蛋拿到集市上能卖钱的。
两个就能卖一文钱。
“娘,不说爹便是大麦他们三个也需要补营养,您快尝尝。”
沈芋挖了一勺米饭放在沈母碗里。瞧见那白花花不掺一点糠的米,沈母更心疼了。

不过,今日的系统倒是给了沈芋一个惊喜!因为今日系统给了十个柠檬,还有一小袋子的冰糖!
这简直就是意外之喜!
所以,沈芋试着先用三个柠檬做了冰糖柠檬水,用井水镇了一下,新鲜的柠檬一切就爆汁,酸甜的味道直冲味蕾,让人忍不住口舌生津,再加入冰糖,酸酸甜甜,清凉又解暑!给家里留了一碗,其他的,沈芋都背走了。
沈芋在心里,为系统吹了好一阵的彩虹屁,保证每句都不重样的!而且一再强调,自己的系统就是世界上最好的系统!是世界上最好的伙伴!没有之一!就是最好!
毕竟,谁都希望被肯定被表扬不是?
吹完一通彩虹屁,沈芋觉得自己的心情都好了很多。
因为今日没有驴车了,所以沈芋就决定要走着去。
她背着饭团和柠檬水,沈母和沈麦各自背着竹筒茶,一路往县城走去。
到了城门,今儿又是沈芋熟悉的几个官差大哥。
想了想,沈芋笑眯眯地拿出四筒柠檬水,递过去:“官爷,这是您上次落下的竹筒,你收好”,沈芋又掏出三文钱,“我们的入城费!”
那大高个大哥笑着点点头,接过竹筒,在两人错身的瞬间,说道:“哎,老二,今儿,县城那个致远书院是不是学子休沐啊?”
另一人心领神会:“没错,这会儿学子们刚下学!”
沈芋冲他们笑了笑,挑了挑眉梢,冲他们比了个大拇指!
入了城,打听了一下,沈芋背着饭团和柠檬水去了书院门口,沈麦背着柳叶茶和酸梅汤依然去了昨日那个货场外头。沈母背着柳叶茶和酸梅汤去了原来摆摊的地方。
不过,沈芋已经嘱咐过她了不要和闻子铭发生争执,因为一旦争执起来,闻子铭必然会拿自己母亲生病,自己是个孝子来说事,那样就会帮他卖得更好!毕竟,人,都是同情弱者的嘛!
沈母去到的时候,闻子铭已经在卖了。
他应该有生意,但必定没有沈芋卖得好,因为他做不出自己的口味!时间久了,客人就跑光了!
沈母刚把东西放下,就有老顾客看到了!
“哎呀婶子,你咋才来?快快快!摆出来,我今儿就像想喝你家的酸梅汤,酸甜可口,解暑去热!”旁边拿着草帽扇风的男人急切地冲过来。
“好好好!来了,给你一筒!两文钱!”沈母赶紧拿了一筒酸梅汤,递过去。
“婶子,我要三筒酸梅汤,再来一筒柳叶茶。”
“好来,我给你绑起来。记得喝完以后,竹筒也能回来换酸梅汤!”沈母耐心地嘱咐到。
“好来!还是您家的味正!”男人提着酸梅汤匆匆走了。
沈母看了对面的摊子一眼,没忍住,翻了个白眼,接着开始吆喝:“酸梅汤、柳叶茶,味道正宗,解渴又好喝!快来尝尝!”
自家闺女好不容易找到的赚钱路子,自己得帮她把老顾客留住!
闻子铭拿因为卖的更便宜,所以也有一些贫苦人家的汉子去他那里买的。
沈芋穿着洗的干净的青色衣裙,戴着一顶草帽,背着一个背篓,来到了致远书院的门口。
此时,书院门口停了不少的马车牛车驴车,还有很多学子是自己背着背篓,三三两两走路回家的。
沈芋找了书院外的一个石桌,把装饭团的笼屉打开,一阵夹杂着荷叶清香的香味扑鼻而来,又打开了一个装柠檬的竹筒,酸甜的味道,在这夏日的阳光下,格外冲鼻子。
“请问你这卖的是什么?”一个年轻书生走了过来。
沈芋一看,来生意了!
于是,赶紧介绍:“这是饭团,米饭里面加了炸香的花生碎,甜的还加了饴糖,咸的加了炒香的咸菜丁,一文钱一个。这是冰糖柠檬水,这可能是外邦的东西,我的也是别人送的,酸甜可口,两文钱一筒。”
“闻着这味,我都流口水!给我来两个甜饭团,两筒柠檬水。”
“外邦的?我看书上记载,这柠檬好像是西洋那边才有的!快快快!我要两个饭团,,一甜一咸,再要四筒柠檬水!”一个看着很有钱的学子挤到了前面。
“我也要,我也要!”
“别挤!阿姐,给我留一筒!”
很快,三十筒柠檬水全部卖光,就连饭团也一个没剩!
一个圆脸的青年当场就吃了一个饭团,喝了一筒柠檬水,结果大喊一声:“太好吃!阿姐,饭团和柠檬水还有吗?”
沈芋遗憾地摆了摆手:“没有了!全卖光了!不过,家中倒是还有几颗柠檬,改日我做了柠檬水再来你们这里。”
圆脸青年说道:“用不着改天,我们后日上学,你后日中午来就行。”
“那成!我后日再来!”沈芋痛快地答应了。
沈芋背着东西离开了,很多没有买到的学子就在问这是谁啊?卖的什么?
只有六颗柠檬,否则自己能卖更多柠檬水。沈芋在心中暗暗惋惜。
背着东西,到了城门口,等着沈母和沈麦。此时,正是午时,太阳很烈,沈芋走到一棵树下,拿出一筒柠檬水,小心地喝了一口。真是爽口啊!
抿了抿自己干渴的嘴唇,摸了摸自己发烫的脸,沈芋心中一阵难过。
没有防晒,没有口罩,没有空调,没有冰箱,没有汽车,没有冰淇淋~
哎,想回去~
用力眨回眼里的泪,沈芋又喝了一口柠檬水。
既来之则安之,这里的人们能努力地活着,自己也一定可以的!
过了没多久,沈麦和沈母一起来了。
看他们的神色,就知道都卖完了。
“阿娘!大麦!”
“阿姐!”
“快来这阴凉地歇会!”沈芋赶紧过去扶着沈母。
他们也好不到那里去,脸色黑红,嘴唇干裂。
“阿娘,咱们自己卖水,怎么还能渴成这样!留一筒自己喝啊!”沈芋赶紧拿出自己留下的那筒柠檬水,递给了沈母。
沈母一看:“这个水好贵的,不喝不喝。大麦,有没有剩下的柳叶茶?”
“阿娘,这个柠檬水,我已经喝了几口了,剩下的你和大麦喝了。”沈芋伸手从大麦的背篓拿出剩下的柳叶茶,也喝了几口。
仨人终于把柠檬水和柳叶茶都喝完了,歇了一会儿,就沿着路边的树荫,慢慢往家里走去。


“是大麦二米吗?”沈母急切地问。
“阿娘阿姐,是我们!”前面传来两个孩子欢快的声音。
“天黑,慢点跑!”沈芋吆喝了一声!
“来了!来了!”二米跑的呼哧呼哧的~
“拿的什么?”大麦怀里拿衣服包着个东西。沈母问道。
“你俩身上怎么都湿了?”沈芋一眼就看到了。
“先回家俩要是闯祸了,看我不揍你们!”沈母揪着两人都小耳朵回了院子,关上了门。
进了院子里两小家伙相视一笑,看着沈芋,傻乎乎地小镇笑着:“阿姐,给你!”
大麦瘦骨嶙峋的小手,掀开胸前的衣服,露出一个小小的蜂巢!
“阿姐,给你吃蜂蜜!”
两个小家伙黑黄的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几乎要照亮了整片天空!
沈芋的眼泪瞬间奔涌而出!
她一把搂过两个全身湿漉漉的弟弟,摸着他们的脑瓜,哭了~
这一片如此真诚的赤子之心,烫的她的胸口火热!
“快让阿姐看看,你们俩有没有被马蜂蛰到!”沈芋抹着眼泪,给两个弟弟检查身体。
沈母在旁边,看着这一切,红了眼眶,却没有说话。
这俩小子,被沈芋按在凳子上,喋喋不休地说着自己的战绩:
“阿姐,你不去山里不知道,这种蜂巢,一看就是刚建好不久,马蜂不多。”
“而且,这个蜂巢不远处它们最怕烟熏!”
“我就和二米把两根长竹竿绑到一起,竹竿头上绑着一块破布,点上火,不让它着,只呼呼往外冒烟。”
“没错没错!我们就把冒烟的竹竿绑到树上,我俩跳进附近的河里,不敢冒头,只用一根芦苇杆子喘气!”
“过了很久,河面伤没有马蜂叫了,我们就从河里钻出来,跑到树下,用那根竹竿把马蜂窝捅到地上,再用烟熏一会儿!”
“最后,就成功拿到蜂巢啦!”
两个小家伙喋喋不休,沈芋忙着忙着用仅剩的一颗柠檬,挤出水来他们清洗伤口,然后再用烫过的缝衣针,挑出他们伤口中的毒刺。
别看他们说的厉害,大麦右脸颊一个包,二米后脖子一个包,都被蛰了!可把沈芋心疼坏了!
最后,俩人被沈芋一人在屁股上揍了两巴掌!
“下次不许随便就到后山去,听到没有?!”
“听到了听到了!阿姐,我们再也不敢啦!”
看着沈芋打得重,俩崽崽叫的惨,但每个人的眼里都有笑~
只除了三豆在那“呵呵”地傻笑~
最后,俩小子被按到浴桶里洗了个热水澡,又去灶台边烤火去了~
这一锅茉莉花,沈芋用小火足足蒸了一个半时辰,然后盛出来,放凉;
又在锅里加水,把从蜂巢里取出的蜂蜡隔水加热,直至融化。
最后,把融化的蜂蜡里倒入两倍的杏仁油,搅拌均匀之后,再往里面倒入蜂蜡一半的的茉莉花汁,搅拌均匀......
“芋头,你这做的什么点心?这么香?”沈母凑过来,好奇极了。
“好吃的?”三个崽崽赶紧凑过来!
“阿爹,我让你做的东西做好了吗?”沈芋笑眯眯地看着沈大金。
“做好啦!”沈大金拿出一个布袋子,打开以后,露出里面许多个木盒子。
“当家的,你这几天偷摸着就在做这个呀?!”沈母惊呆了!
沈芋笑着:“大麦二米三豆,快去把盒子放到桌上,然后打开盖子摆好!”
三个小家伙很快就摆好了!
沈芋把调好的东西一个一个倒进木盒子里,然后小声说:“这个好东西,明天早上起来,就知道是什么啦!”
可把几个人急坏了。
因为晚上蒸花花了很多时间,大家早早就睡了。
米依然泡着,等着泡好继续做米糕。
沈芋好累,躺下就抱着霍祁的胳膊睡过去了。
结果一觉醒来,天都亮了!
沈芋急火火地穿好衣服,从床上爬起来,用那根木棍匆匆别好头发,洗漱完,冲到了厨房。
没想到,热乎乎的米糕已经在蒸笼里笑着了!
沈父沈母正坐在堂屋的桌子旁,盯着那些木盒子看呢!
“阿爹阿娘,我今日起晚了!”
“没事,小孩子嘛,多睡会儿!”沈父笑呵呵的。
沈母着急地指着这些盒子:
“芋头,这到底是个啥?”
沈芋顿时就笑了。
沈芋看了看阿娘那粗糙、干枯,黑红的手,拿起一个木盒,从里面用小木板挖了一块,抹到了阿娘的手背上。
“阿娘,这是胭脂,能抹脸也能抹手,抹上就能变白,皮肤不会这么粗糙。霍祁家传的那本书上说,这叫雪花膏从,擦了能让人像雪花一样白!”
“当真?”
沈母眼中迸发出灼人的光彩!
沈芋给沈母拿了一盒,给沈父拿了一盒。
沈大金急得直摆手:“我一个大男人,不用不用!”
“阿爹,等我娘用了雪花膏,变得又白又美,而你依然是现在的样子,当心我阿娘跑了!”沈芋拿起一盒,闻了闻,真香啊!
“给我一盒!给我给我!”沈大金赶紧要了一盒,“我这么好的娘子,可不能跑了!”
说着,赶紧抹了一些,抹到了手背上!抹上去之后,果然水润光滑,手背也不干的疼了。
“秋兰,我想洗脸!”沈大金看着自己的妻子,眼睛里都润润的~
沈芋赶紧把其他十盒盖好盖子带走了,让这俩老夫老妻,自己折腾去吧。
给三个崽崽一人留了一盒,给霍祁洗了手和脸,也给他抹了一遍,就把他那盒留着在他的枕边了。然后自己留了两盒,还剩四盒~
沈芋眼神暗了暗,她得用这四盒卖点银子花花。
因为沈母今早起的太早,沈芋今天说什么也不让她去县城了,大麦自告奋勇,两人就欢快地出发了。
坐了牛车,到了县城,这次沈芋依然来到了老地方卖米糕和柳叶茶。
让沈麦看着摊子,沈芋带着一些米糕,还有柳叶茶,去了县城的“醉月楼”门口。
“醉月楼”是县城最大的一间青楼,里面府姑娘听说也是县城里最好看的姑娘。
此时刚到中午,楼里陆续有丫鬟出来买饭。
“米糕米糕,蓬松软糯、又香又甜的米糕!”沈芋开始吆喝。
果然,就有一个梳着双丫髻的丫鬟走了过来~

院门被沈母从外推开,她拽着一个驴车进院,两大桶水呢,没个驴车沈芋怎么去县城?这是借的村长家的。
“今儿第一天,我和你一起去,家里水稻晚一天没什么。”
村里多是种一季,家里没余粮,沈芋便建议沈母选三亩地再种一季,肥力可以慢慢养回来,人七天不吃饭就能饿死。
“阿姐放心,今儿我和二米播种。”
沈麦腾出空道:“豆在家,爹想喝个水呀什么的,她能做得来,她也认得咱家的地,遇到事儿喊我们就是。”
“行,姐给你们带好吃的回来。”
“阿姐,还有没有那个红红的果子。”沈豆从窗户探出脑袋,小家伙双眸惺忪,俨然还未睡醒,“昨儿那果子好吃!”
“我捡了些种在咱们家菜园里了,再等几个月你就能吃。”
“好!”
小家伙立即清醒,沈芋笑着递给她半个饭团,“里面有花生碎,吃的时候小心些。”
“阿姐先帮我放桌上,我先洗漱!”小家伙收回了脑袋,下一秒身影就出现在院子里,不需沈母和沈芋帮忙,清水洗脸洗手又抽了根干净的柳叶枝儿刷牙。
一通忙活,和沈麦沈米坐在桌上吃起饭团。
“你也快去吃吧,吃完咱们上县城。”沈母接过沈芋手里的活,“做饭娘帮不上你,洗洗涮涮还不会?”
“快去吧。”
吃过饭,两人就坐着驴车出了门。
离下柳村最近的是个不到十万人的小县城,其中每四个人就有一个身处军营又或从军营退下,这座县城最初基本都是那些家眷,一代一代传承成了县。
“进城每人一文钱。”
还未到城门口,沈芋母女先是听到这话。
“进城还要交钱?昨儿还没收。”
“官爷先放我们进去吧,您这城门费收的突然,我们没个准备。”
“......”
前面人愈来愈少。
“芋头,给我拿四个饭团。”马上就要到她们,沈母道,“再装四筒水。”
闻声,沈芋让位,让沈母在前拽着驴车,她迅速拿了四个竹筒,里面盛满酸梅汤,又用荷叶包了四个饭团。
“娘。”她递给沈母。
家里只剩不到一百文钱,她和沈母这次出来身上没带钱。
“咱们可不兴这套。”
守城拒绝,沈母笑着打开荷叶,她才不信有人能拒绝她姑娘做的东西,“家里做的,不值什么钱,您尝尝。”
米香混合着荷叶的清香。
以沈母为中心,周遭数人频频回首,便是那些过了城门的,驻足回首,舔着嘴望着沈母手里的饭团。
“这是什么?”
守城原要拒绝,话到嘴边,变了意思,香味儿不霸道,偏缠人的紧,尤其这夏日里,荷叶散发出的幽幽清香格外诱人。
“饭团。”沈母笑眯眯,“您尝尝。”
“......嗯。”守城心虚拿起饭团,尝了一口,他从怀里掏出两文钱,“你们母女入城费,我出了。”
“这哪儿好意思。”这么说着,沈母又朝守城递了递酸梅汤,“饭团我们是打算卖一文钱一个,这酸梅汤消暑的,您配着喝,大清晨守城,辛苦了,我家那口子原也在军营中。”
余下的饭团和酸梅汤,沈母也没收回,挨个给了守城的官兵。
他们也没白拿,方才就眼巴巴望着那人吃,如今自个手里也有了,哪个舍不得两文钱,更何况这么些人盯着呢,纷纷把钱交给沈母。
只当做是自己买的。
“快进去吧,再晚,占不到好位置了。”沈母笑呵呵谢过他们。
进了城门,沈母把钱交给沈芋。
“娘?”
“这吃食是你自个做的,也是你亲自来卖的,赚来的钱自然是你的,收好了。”
“嗯。”沈芋应声,“但是娘,我们不需要分那么清。”
“怎么不需要?我和你爹又不是躺床上动弹不了。”沈母撇撇嘴,“咋,我和你爹还能养活不了你们几个?”
沈芋无奈。
“两位......等等。”
身后传来一道唤声,沈芋和沈母回头就见一人朝着她们奔来,“二位,那饭......饭、团还有茶饮,卖吗?”
这人喘着粗气说出的话,令沈芋和沈母惊讶。
“卖的。”没有想到,今儿城门口那一遭还是好事,果然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饭团一文钱一个,是吗?”
“嗯,饭团一文钱一个,柳叶茶一文钱一筒,酸梅汤两文钱一筒。”
“柳叶茶?”这人顿了顿,“四个饭团再来两筒酸梅汤......那柳叶茶也来一筒。”这人递过去九文钱,“你们是打算去哪条街做生意。”
“常隆街。”
怕这人拿着不方便,沈芋将三个竹筒绑在一块儿,四个饭团也是放在一张荷叶里,“郎君拿好,改日您也可以凭竹筒免费换柳叶茶,两个竹筒可以换一碗。”
这是昨儿夜里沈芋想出来的招式,竹筒虽是自家做的不费钱,但还有人工费呐。
若非家里实在缺钱买不起碗,她定不会这般买茶饮送竹筒。
“?两个竹筒换一碗柳叶茶?”这人困惑。
“嗯,两个竹筒换一碗,四个竹筒换两碗,五个竹筒换三碗。”
“倒是有趣。”
这人笑着走了,他前脚刚走,后脚又有人喊沈芋母女,等二人坐着驴车到常隆街,饭团卖出去九个,柳叶茶卖出去十三筒,酸梅汤卖出去六筒。
“嘿,生意这么好做?”
沈母感叹,“村里的杨桂花你晓得不?怎么了?”
“两三年前,她也来县城做过生意,不过约莫是赔了本钱,村里到处嚷嚷县城不好过活,每每听说有人想做生意,她就去人家家劝,昨儿你说要做生意,我脑子里最先想的赔本了怎么办,嗐,这做生意也没她说的那么难嘛。”
不过她也晓得,生意如此顺利,和她姑娘手艺有关。
便是她,外出碰到这样美味的吃食,手上若还有个闲钱,都肯定会买几个尝尝。
“桂花婶也是好心。”
“呵,她?她好心?分明和你二婶一个模子刻出来的,生怕别人成功,一点都不地道。”沈母翻了个白眼,“你呀,还是小。”
猜出沈母和杨桂花不对付,沈芋没再多言。

找到地方,沈芋打开放着饭团的蒸笼,好让味道散出去,柳叶茶和酸梅汤,她则是花了一文钱买了两桶凉水,用凉水浸泡着木桶。
冰块在整个滇州都是稀罕物。
用井水冰镇是多数卖冷饮的商贩常用的法子,一些有门路的也会买些冰块,但经过冰块的饮子,一碗水都要三文钱。
“你们这卖的是什么?白米饭?”
新奇的饭团很快就吸引来一批人,“怎么卖?”
“这是饭团,一文钱一个,里面包着花生,您是刚下工吧?来一个还是两个?”
“饭团?来两个吧。”
“我们这儿还有茶饮,柳叶茶一筒一文钱,酸梅汤一筒两文钱,凭竹筒,两个竹筒可以换一碗柳叶茶,四个竹筒换两碗柳叶茶,五个竹筒换三碗柳叶茶。”
沈芋接着推销,还拿起一筒酸梅汤,“我们这儿有碗,您要尝尝吗?”
说着她倒了几口酸梅汤,她递过去的时候,对方犹豫了会儿,待闻到酸梅汤独有的甜味儿,他面色惊讶,接过沈芋手上的酸梅汤,浅浅尝了一口后,又如牛饮一口倒入肚,后抱着那只碗恋恋不舍,“来一......三筒酸梅汤。”
拿到酸梅汤,“咕咚咕咚”喝了几大口,才缓过劲儿来。
他道:“姑娘你们家这酸梅汤怎和别家的喝着不一样?”
“我们家祖上就是做酸梅汤的,做了百八十年了,能和那些人一样?”沈母抢话,“大兄弟觉得别家的酸梅汤好喝,还是我家的酸梅汤好喝?不是我和您吹,满街谁家酸梅汤能有我们好喝,算我们输,我们家这个柳叶茶味道也不错,要尝尝吗?”
“是吗?那麻烦姑娘再给我拿两筒柳叶茶?”
百忙之中,沈芋瞥了她娘一眼。
不晓得实情的,谁能猜到这是他们第一天摆摊?
“......”
送走第三拨客人,沈芋打开两筒酸梅汤,递给沈母一筒,沈母推辞,“两文钱一筒呢,我喝水就行。”
“娘,今早你就没尝。”沈芋硬是把酸梅汤塞到沈母手里,“您尝尝我的手艺。”
“好好好,尝尝我姑娘的手艺。”沈母喝了一口,面容呆住,这味道......难怪那人说她家味道和别家不同呢,她也没喝过这么好喝的酸梅汤。
酸酸甜甜的,对比之下原先喝的酸梅汤仿若白水一样。
这得花多少钱?
当初,她还觉得自家定价黑心,一筒柳叶水要一文钱,一筒酸梅汤更是要两文。
要晓得,市面上一碗酸梅汤才一文钱。
竹筒自家做的,不要钱,至于竹子?山上大片大片的,村里人还嫌碍事儿呢。
去店里买一文钱能买五个。
然尝了这口酸梅汤,沈母一点也不觉得自家定价黑心了,这哪里是黑心,分明是太良心!
这酸梅汤成本得多少钱呢?每喝一口,沈母心就疼一下~
不到两个时辰,沈芋准备的东西便都卖完了,临近午时,还有好些回头客来问,得知吃食和茶饮尽数卖完,丧着脸离去。还不忘问,“姑娘下午出摊吗?”
“出的,不过下午单卖茶饮。”
从下柳村到县城,便是坐驴车也要小半个时辰,一来一回一个时辰,他们家只有一个灶台,没法既蒸饭团又煮茶。
饭团利润比不得柳叶茶和酸梅汤。
毕竟二者没有成本,饭团成本虽低却也还是有的,一斗米十八文,北秦一斗是十二斤。
沈芋做的饭团实在,一百个饭团差不多要用二十斤米。
“好嘞。”得了肯定,这人乐滋滋,笑着走了。
“娘咱们也走吧。”收拾好东西,沈芋和沈母坐上驴车向城外赶,路上沈芋买了些蒸饼,等到城门口,二人被守城拦住了。
“诶,大娘。”守城远远就冲沈芋和沈母挥手。
“官爷何事?”
“嘿......”这人左右看了看,说话时又羞赧挠了挠头,“今儿早那饭团还有吗?你们家那饭团是真的香,里面加了什么调味儿?”他就被大人唤去一会儿,等他回来只剩一口了。
没吃尽兴,害的他一上午只惦记那饭团了。
“抱歉官爷,都卖完了。”
除了花生碎,沈芋还加了些海苔碎,怕沈母她们追问海苔是何物,沈芋干脆没讲,“官爷若是觉得不错,下午来时,我给官爷带一些?”
她们以后要经常往城里跑。和他们打好关系,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这儿还留了些酸梅汤,您要吗?”
“要、要。”守城结巴了一下,面上笑的更无措,“两文钱对吗?”他从怀里掏出钱递给沈芋母女。
“今早就收了您的钱,这会儿怎么能要呢?没有你们,今早我们母女都进不去这城。”
沈芋推了回去。把酸梅汤递给守城,她和沈母坐回驴车。
正午日头灼热,北秦推行一日三餐,她们到村时,只村口的大黄狗冲她们唤了两声。
“娘、阿姐。”沈豆坐在大门外,看到她们,直直奔来,怕毛驴伤害沈豆,沈芋忙下车把她抱起。
“大哥和二哥在做饭。”
“正好,我和娘买了些蒸饼。”沈芋一手抱着沈豆,一手拉驴车,沈母先她们一步进家门,“大麦二米。”
紧接着,沈芋和沈豆就听到她们娘的大嗓门。
沈豆在沈芋怀里“噗嗤噗嗤”笑,“阿姐,你们今天顺利吗?我看车上都空了诶!”
“顺利,拿着。”沈芋拿出油纸包着的蒸饼,北秦的蒸饼带饼字却不是饼,更贴近于现代的馒头,她掰了一块儿塞给沈豆。
小家伙乐得眼睛都眯起来了,双手捧着炊饼。
“阿姐是不是赚了很多钱?”这个沈芋还没来得及细算,不过今儿上午至少赚了百来文。
“阿姐和娘加油!争取让豆子每天都有炊饼吃。”沈豆激励沈芋,还咽了咽口水道:“最好、最好还能每天都有鸡蛋吃。”
说完,沈芋还没说什么,她先“咯咯咯”笑起来。“好,阿姐和娘努力,让咱们豆子每天都有炊饼吃。”沈芋掐了她脸一把。没多少肉。
还需要再养养。
“多吃些。”
“好~”沈麦和沈米做的饭是米粥,稠糊糊的,然今儿上午家里人都没少干活,下午还有一场硬战,虽有炊饼,沈芋还是怕大家吃不饱。
炒了一盘野菜鸡蛋,又蒸了几个饭团。
她端上桌,几人惊讶,视线纷纷看向沈芋和沈母,昨儿才吃了鸡蛋,今儿又是炊饼,又是鸡蛋的。
沈母方才忙活洗涮,这会儿才歇下,沈芋更是一进家门就直奔厨房,唯一清楚些情况的沈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