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说 其他类型 一统天下,从杀回前老丈人家开始秦昇杨翎小说
一统天下,从杀回前老丈人家开始秦昇杨翎小说 连载
继续阅读
作品简介 目录 章节试读

本书作者

琅邪王

    男女主角分别是秦昇杨翎的其他类型小说《一统天下,从杀回前老丈人家开始秦昇杨翎小说》,由网络作家“琅邪王”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选择一:征讨李子通。奖励:一千北府军。选择二:征讨杜伏威。奖励:三千北府军。选择三:征讨李密。奖励:五千北府军。听完系统的话,秦昇知道他该挑战一下自我了。“陛下,臣以为李子通虽然窃据海陵,但他之前败于来整将军之手,借他十个胆也不敢攻打江都,根本不足为虑。既然陛下派臣讨贼,何不派臣去讨伐瓦岗军,一雪当年大海寺之耻,为张老将军报仇雪恨!”听到秦昇自告奋勇要率军去征讨瓦岗军,杨广不由神色一动,尤其是秦昇提到要为张须陀报仇,更是让他内心大为触动。因为大海寺之败何尝不是他杨广心中的一根刺,正是因为张须陀的惨死,让他彻底失去了重整江山的信心,从此留在江都醉生梦死,直到秦昇的出现。如今秦昇要征讨瓦岗军一雪前耻,他内心自然是一万个支持,只是还是忍不...

章节试读


选择一:征讨李子通。

奖励:一千北府军。

选择二:征讨杜伏威。

奖励:三千北府军。

选择三:征讨李密。

奖励:五千北府军。

听完系统的话,秦昇知道他该挑战一下自我了。

“陛下,臣以为李子通虽然窃据海陵,但他之前败于来整将军之手,借他十个胆也不敢攻打江都,根本不足为虑。

既然陛下派臣讨贼,何不派臣去讨伐瓦岗军,一雪当年大海寺之耻,为张老将军报仇雪恨!”

听到秦昇自告奋勇要率军去征讨瓦岗军,杨广不由神色一动,尤其是秦昇提到要为张须陀报仇,更是让他内心大为触动。

因为大海寺之败何尝不是他杨广心中的一根刺,正是因为张须陀的惨死,让他彻底失去了重整江山的信心,从此留在江都醉生梦死,直到秦昇的出现。

如今秦昇要征讨瓦岗军一雪前耻,他内心自然是一万个支持,只是还是忍不住出言提醒秦昇道:

“秦爱卿能有此心志,朕心甚慰,只是瓦岗军可不好对付,尤其是李密此人更是诡计多端,当年张须陀就是因为一着不慎,中了他的奸计,最终战死大海寺。”

秦昇看着杨广,眼神很是决绝:

“陛下,正是因为瓦岗军不好对付,臣才更要率军去征讨他们。

因为自从张老将军战死之后,大隋不少将士便畏瓦岗军如虎狼,与他们作战往往未战先怯,屡战屡败。

而臣如今就是想要堂堂正正击败瓦岗军,一雪前耻,彻底根治大隋将士对瓦岗军的畏惧。”

“说得好!有爱卿如此公忠体国,何愁我大隋不能再兴!”

杨广忍不住再次为秦昇的豪言壮语拍手叫好,一颗心也变得热切起来。

因为秦昇说得没错,自从张须陀战死之后,他便开启重用王世充和裴仁基,希望他们完成张须陀未竟之业,彻底荡平瓦岗。

可王世充与瓦岗军作战一年多,胜少败多,让他很是失望,要不是现在实在无人可用,越王杨侗又一直为他求情,自己早就将他撤职查办了。

而裴仁基更加令他愤怒,张须陀战死没几个月,便带着张须陀的旧部投降了李密,辜负了自己对他的信任和器重。

或许正如秦昇说的那样,只要朝廷官兵一天不能击败瓦岗军,大隋将士便会对瓦岗军畏敌如虎。

但他想了想,还是有些不放心追问道:

“不知爱卿此次征讨瓦岗军,打算带多少兵马?”

秦昇知道杨广的顾虑,毕竟如今十几万骁果军都跑光了,江都城内外已经没有多少兵马可供调遣了。

“臣只需带上本部兵马,不必动用江都城的一兵一卒。”

“爱卿勇气可嘉,但你可想清楚了,瓦岗军可有三四十万之众。”

虽说杨广深知兵在精而不在多的道理,可秦昇本部兵马只有五千人不到,与瓦岗军的三十四万大军相比实在是少的可怜。

秦昇淡淡一笑:

“瓦岗军兵马虽多,可自从去年李密设计谋害原首领翟让之后,不少将领更是因此对李密心怀不满,一直在伺机为翟让报仇。

而李密对翟让的旧部也甚是提防,一直在暗中排挤和打压他们。

因此如今的瓦岗军虽说坐拥三十万之众,但他们内部相互猜疑,离心离德,即使人数再多也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根本不足为惧。


只是下来的时候也不肯老老实实顺着高竿滑落下来,偏要以头朝下脚朝上将手腾空的姿势快速俯冲下来……

这一幕看得一众将士暗暗为他捏了一把冷汗,生怕他把自己脖子给撞折了。

可就在沈光的脑袋快要撞到地面之时,他却突然用手撑地,在地面上一连倒行几十步,才以一个漂亮的跟斗一跃而起,完美结束了他的表演。

“好——”

周围的一众将士又是叫好声一片,只有秦昇忍不住轻轻摇了摇头。

这个沈光,不管当上多大的官,都改变不了他喜欢炫技的性子。

想当年,江都兴建禅定寺的时候,寺中一根高达十余丈的幡竿上绳索突然断裂,众多僧人对此束手无策,也是沈光攀爬上去将绳索接好,让围观百姓啧啧称奇,惊叹不已,自此他便得了一个“肉飞仙”的美名。

不过他也正是因为这飞檐走壁的本事,得到了杨广的赏识,第一次见面就封他为朝请大夫,赐给他宝刀良马。

此时沈光也注意到了人群中的秦昇,两个眼珠子骨碌碌一转,突然大声起哄道:

“大将军,你也给我们露一手吧。”

众将士一听,顿时纷纷跟着大声起哄,非要秦昇给他们露一手。

秦昇见状一时有些哭笑不得。

自己不就是看个热闹吗?怎么突然间自己就变成别人眼中的热闹了。

不过看众将士一个个眼含期待,他也没有推脱,当即朗声道:

“好,就让本将军给你们来个辕门射戟!”

一听他们大将军要效仿飞将吕布当年辕门射戟,在场将士无不精神一振,就连高顺、张辽和郭嘉三人都目露憧憬。

他们三人都被系统修改过记忆,在他们的认知里,自己一生下来就是隋人,自幼父母双亡,因为受秦昇大恩,便立誓要死心塌地效忠秦昇。

至于他们为什么刚好跟三国时代的人物同姓同名同字,只能说是一种巧合吧。

很快,便有士兵合力抬着秦昇的九天龙魂贯立在营门外,秦昇则手持铁胎弓站到了三百步开外。

一众将士站在九天龙魂贯两边,一个个屏气凝神,大气不敢出。

倒是秦昇一脸气定神闲,很快便摆好架势,张弓搭箭一气呵成。

张弓如满月,箭去似流星……

“嗖——”

随着一声破空之声,众将士只觉得自己眼前有一道银光闪过……

待回过神来时,只听“铛”的一声金属撞击声,就见箭矢不知何时已经落在了九天龙魂贯前面,唯有戟尖上的小枝在不住颤动,无声告诉着众将士自己方才受到了多大的冲击……

这一刻,场面是死一般的寂静,每一位将士眼中都满是不敢置信之色。

要知道,若是有将领能做到百步穿杨,已经可以堪称是神箭无双,而像秦昇这样三百步外开外辕门射戟,恐怕世间再无第二人了。

宇文成都能死在秦昇戟下,是他的福气。

不知过了多久,沈光第一个回过神来,当即振臂高呼道:

“大将军威武,此战必胜!”

其他将士这才如梦初醒,纷纷跟着振臂高呼:

“大将军威武,此战必胜!”

一时声震九霄,士气如虹。

大将军如此神勇,何愁区区瓦岗贼不破。

秦昇看着沈光,终于明白杨广为什么这么喜欢他了。

这小子简直就是天生的战场气氛组。


而孙思邈却在李渊的怒骂声中一个箭步上前,取出一把银针,精准刺入李世民身上各个穴位之中。

“庸医,你这是要做什么,快住手!”

李渊看在眼里,神情不由大变,当即就想叫人将孙思邈给拖出去。

可儿媳长孙氏却拦住了他,因为她注意到夫君自从吐出那一大口污血之后,本来蜡黄的面色竟有了一丝血气。

而且现在孙思邈几针下去,夫君李世民的呼吸都顺畅了不少,再也不是之前那种气若游丝的状态。

看到这一切,她隐约猜到方才一出闹剧不过是孙思邈治病的手段罢了,目的就是气出自己夫君一直堵在心口的污血。

听长孙氏一番解释,李渊和窦氏也注意到了儿子神色的好转,便在一旁屏气凝神,生怕打扰了孙思邈的施针。

不知过了多久,孙思邈收好银针,看着身后屏气凝神的三人,目光不由落到长孙氏身上,眼神满是赞许之色:

“秦国公能有如此佳妻,是他的福气。”

长孙氏谦逊一笑,随即关心起了自己夫君李世民的情况:

“孙神医过奖了,不知我夫君如今情况如何?”

孙思邈轻轻一捋白须,笑了笑道:

“秦国公的病症皆是因积劳成疾而起,导致他胸口淤积了大量污血,故而一病不起。

因污血无法通过寻常方法排出体外,故而老朽只能剑走偏锋,故意戏耍和激怒秦国公,让他一怒之下吐出胸口污血。

如今污血已出,他的病自然没有什么大碍了。”

听到李世民的病已经没有什么大碍,长孙氏和李渊夫妇自然对孙思邈是千恩万谢,李渊更是命人端来千两黄金作为他治好自己儿子的酬金。

可孙思邈却是分文不取,留下一个方子之后便飘然离开唐王府,回太白山去了。

孙思邈走后不久,李世民便悠然醒转过来,得知是孙思邈治好了自己的病,也忍不住连呼神奇。

可他的妻子长孙氏却忍不住问出了心中的困惑:

“夫君,妾身看你与孙神医之前并不相识,为何你会笃定他能治好你的怪病。”

“笃定的人不是我,而是秦昇!”

李世民闻言却是不由苦笑一声,随即缓缓解释道:

“去年我为了帮秦昇娶到秀宁,特意将攻打长安城的先登之功给了他。

作为回报,他告诉我说他掐指算出我明年会生一场怪病,长安城的大夫都束手无策,唯有隐居在太白山的孙思邈可以救我一命。

今日孙神医果然将我从鬼门关拉了回来,我算不算欠了秦昇一条命!”

“夫君,此话可当真?”

听到秦昇竟然能够提前算到了如今发生的一切,长孙氏不由瞪大了双眼,因为这听起来实在是太过匪夷所思了

李世民的笑容变得越发苦涩:

“当初我也只当他是在跟我开玩笑,可今日发生的一切,让我不得不怀疑他或许真有未卜先知的本事……唉!”

长孙氏知道自己夫君为何叹气,也不由跟着长叹一口气道:

“李家逼走了他,可真是一个天大的损失呀!”

“何止是天大的损失!”

李世民的面色渐渐变得凝重:

“本来我以为他去投奔其他势力,一旦混得不如意我还有机会重新将他收为己用,可没想到他竟然跑去江都投奔了杨广。

如今他在杨广那里混得如鱼得水,前程不可限量,假以时日一定会成为我们李家的大敌。


“秦爱卿,你昨夜又再一次救了朕一命!”

次日,当秦昇进宫面圣之时,皇帝杨广一见到他,神情便有些颇为激动。

昨天夜里,秦昇突然深夜求见,告诉自己说他得到确切消息,有刺客已经混进了江都城,正密谋潜入宫中行刺天子。

杨广对此虽然半信半疑,但出于对秦昇的信任,还是连夜跑去了萧皇后的寝宫过夜。

没想到第二天当他派人去自己的寝殿查看时,发现自己放在龙榻上的假人脖子位置竟然多了一根细针。

经过宫里的太医检查,发现那枚细针涂抹有见血封喉的毒药,只要刺入皮肤立时毙命,根本无药可治。

想到自己昨夜竟差点命丧刺客之手,杨广自然是龙颜大怒,重罚了昨晚值夜的侍卫和给使,心中却对秦昇充满了感激。

因为这已经是秦昇第二次救他性命了,如果没有秦昇,他恐怕早就去阴曹地府见先皇和独孤太后了。

他倒是想好好封赏秦昇,可如今的秦昇已经位极人臣,封无可封了,再封就只能封他做异姓王了。

秦昇的回应是教科书一般的谦逊得体:

“臣是陛下的臣子,深受圣恩,自当竭忠尽智,护卫陛下周全,否则岂不是有负圣恩。”

“好!好!好!”

听了秦昇的话,杨广一连说了三个好,随即语气很是感慨道:

“虽是朕的每一位臣子都能如卿这般,朕又何至于沦落到今天这般田地。”

秦昇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或许在杨广心中,大隋的江山之所以落到今天这步田地,就是因为下面的臣子不是不忠就是无能,完全没想过最主要的问题是出在他自己身上。

不过秦昇也懒得劝杨广,毕竟杨广从来都不是个听劝的人,他但凡听进去一次劝,都不会落到如今众叛亲离的下场。

可杨广却是越说越悲凉,突然间重重叹了一口气道:

“朕这个皇帝当真做得如此不得人心吗?不仅朕的臣子要杀朕,朕的将士要杀朕,就连朕的子民都要杀朕。”

秦昇对此还能说什么呢,只能宽慰杨广说但凡刺客都是一些见利忘义之徒,哪里懂得什么忠君爱国的道理,不过是在收了某些居心叵测之人钱财后替其行谋逆之事罢了,自己一定尽快查出真相,揪出幕后黑手交由陛下处置云云……

杨广听到这里面色才缓和了不少,随即便给身旁的萧皇后暗暗使了一个眼色,命她将寝宫内的宦官和宫女都带出去,只留下两个皇孙杨倓和杨侑。

秦昇见状,当即便猜到是自己上次跟杨广提起的拥立皇太孙之事,杨广心中已经有了决断,就看他最终在做出怎么样的抉择了。

果不其然,待萧皇后带着那些宫人出去之后,杨广便看向秦昇,随后缓缓开口道:

“秦爱卿,关于你上次跟朕提起的关于册立皇太孙之事,朕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心中已经有决断。”

秦昇深施一礼:“臣,洗耳恭听!”

此时杨广的目光在两位皇孙身上一阵巡睃,最终落在了长孙杨倓身上,眼神渐渐变得坚定:

“朕已经决定了,过几日就下旨退位,正式将皇位传给燕王杨倓。”

此话一出,不仅是杨倓傻眼了,就连秦昇自己都愣了。

因为他在进宫之前能够想到最坏的结果无非就是杨广出于对燕王杨倓的喜爱,坚持要册立他为皇太孙。

可他没想到杨广这一波竟然是在大气层,跳过了册立皇太孙这一环节,直接传位给杨倓。

片刻之后,还是杨倓率先反应过来,当即拜倒在地,泣声道:“孙儿年岁尚幼,如何治理得了天下,而皇祖父正当壮年,怎能轻易退位。

孙儿恳请皇祖父收回成命,否则孙儿就要在此长跪不起了。”

杨广上前扶起杨倓,眼中满是一个祖父对自己孙儿的宠溺之色:

“自从你父亲死后,你们的叔父又不争气,朕那时便打算在你们这些孙辈中挑一人来继承大统。

你是昭儿的长子,又是朕的皇长孙,朕自然尤为看重你,因而一直将你带在身边,把你当做大隋的储君在培养。

自从朕三征高句丽失败之后,天下为之大乱,朕那时便动了退位的心思,想将皇位提前传给你,却又不忍心让你替朕收拾这烂摊子,便一直拖着。

经过骁果军的叛变和昨夜的刺杀,朕知道此事绝不能再拖下去,便打算过几日正式下旨退位,由你继任皇位,重整大隋河山,恢复先皇在位时的盛世。”

“皇祖父……孙儿……孙儿……”

杨倓听到此处已经是泪流满面,泣不成声,久久说不出话。

秦昇这才明白为何历史上会有两个截然相反的隋炀帝。

一个前半生拼命在折腾,反而将天下搞得大乱。

一个后半生彻底躺平,天天只知道沉迷酒色,哪怕有宫女来告发说有人在密谋叛逃也假装不知道,反而斥责宫女不该多管闲事,甚至要杀她灭口。

想来那时候的杨广心思已经不在做皇帝上,只是在找个合适的机会将皇位传给皇长孙杨倓罢了。

可历史上的杨广没有来得及将皇位传给杨倓,便和杨倓双双丧命在叛乱的骁果军之手。

此时杨广的目光落在秦昇身上,随后继续说道:

“之前你说过只要立侑儿为储君,便可以让李渊的谎言不攻自破,朕觉得不无道理。

因此,朕决定先将皇位传给倓儿,倓儿即位之后再下旨册立侑儿为皇太弟,如此一来便可两全其美。”

可听完杨广所说的办法,秦昇一时之间却是有些哭笑不得。

只能说杨广真的老了,竟然没有察觉到他这个所谓“两全其美”的法子到底有哪里不对劲儿。

虽说皇太孙和皇太弟都是储君,看上去没什么太大区别,可实际情况却是天差地别。

若是杨广是皇帝,杨侑是皇太孙,谁都知道杨广年老,已经坐不了几年江山了,皇位迟早会落到杨侑这个皇太孙手中,自然没有再会怀疑杨侑的真实性。

可若是杨倓是皇帝,杨侑是皇太弟,情况可就大不一样了。

因为杨倓比杨侑大不了多少岁,说难听点他们兄弟二人将来谁先死还说不定呢!

在这种情况下,天下多少人会相信杨侑将来有机会能继承皇兄杨倓的江山,很难不对杨侑的真实性产生怀疑。


此时眼见天色渐晚,秦昇便让将校们各自带着本部兵马回营歇息。

而他自己刚要转身回帅帐,便有一名亲兵匆匆而来,凑到他耳边轻声耳语了几句,却是听得秦昇眼前一亮,当即匆匆赶往西面的营门。

此时的隋军大营西门,李靖有些局促不安在营门外面来回踱步,目光时不时望向大营里面,眼神又是紧张又是期待。

因为唐军在浅水原败给薛举的西秦军,使他看清了李渊的外强中干,便打消了为李家效力的想法,转而南下江都投奔秦昇。

只是他途经洛阳之时,听说了秦昇率军北上征讨瓦岗军的消息,便转道去了彭城,果然在此遇上了北上的隋军。

可当他真的跑到隋军大营门外求见秦昇之时,一颗心突然莫名变得有些紧张。

因为他跟秦昇并没有多少来往,也没有多深的交情,更远远谈不上是朋友,只不过是秦昇曾经救过他一命罢了。

虽说之前秦昇表露过对自己的欣赏,可那时候他还在为李渊效力,如今他已经贵为大隋的十二卫大将军和齐国公,谁知道对自己的看法有没有发生改变,甚至会不会因为地位高了而根本不再正眼看自己。

如果他见都不见自己,或者随便任命一个什么火长旅帅就把自己给打发了, 甚至直接命人将自己给轰出去,到时候自己这张脸可往哪里搁呀!

李靖越想心中越不安,甚至有些后悔自己不敢贸然从长安跑来投奔秦昇。

可就在李靖有些打退堂鼓之际,一个熟悉的身影却从大营里面快步走了出来,一见面就给了他一个重重的熊抱:

“药师,你可算是来找我,你让我等得好苦呀!”

简简单单一句话,没有拉拢,全是感情,却让李靖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汉子瞬间红了双眼。

这一刻,他知道自己之前所有的担心都是多余的。

他的选择没有错!

直到跟一众隋军大将在帅帐内议事,李靖依旧有些不敢自己如今已经是正五品的大隋鹰扬郎将了。

秦昇的河南道讨捕黜陟大使虽说只比裴仁基之前的河南道讨捕大使多了两个字,但黜陟本身就是升降的意思,意味着他有罢免和提拔五品以下官员的权力。

而他这个权力第一次就给了李靖,足见对他的器重和信任。

更让李靖为之动容的是,秦昇私下告诉自己,说他知道以李靖的本事做一个小小的鹰扬郎将着实是屈才了,但这已经是他如今能够给出的最高官职。

他承诺只要李靖一立下功劳,不论大小他都立即派人呈报江都的天子,奏请天子为他加官进爵。

就是这番话让李靖彻底为之折服了。

如果说他之前来投奔秦昇,只是因为相信秦昇能给他一个好前程。

但是现在,他却只想死心塌地为秦昇效力。

因为除了秦昇,天下不会再有第二个人如此看重自己。

所谓士为知己者死,不外乎如此!

因此,在军议上当不少将领都赞成直取李密所在的金墉城,与洛阳城中的隋军里应外合,联手夹击李密率领的三十万瓦岗军之时,初来乍到的李靖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他的理由很简单,那就是洛阳城的隋军信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