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元璋朱允炆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明:朱元璋穿越,带回现代皇长孙:朱元璋朱允炆番外笔趣阁》,由网络作家“灯火阑珊处”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大明,东宫。“母妃,有大哥在,孩儿还怎么争?”朱允炆脸上略带稚气,稍显怯懦的说道。“父王和皇爷爷,最喜欢的就是大哥。按宗法,大哥是长房嫡孙......”“你才是!”太子妃吕氏脸色阴沉。朱雄来去匆匆,见到他的人并不多。但朱元璋根本就没有一点要避着人的意思,皇长孙回来的消息,在皇宫里悄悄的蔓延。朱允炆和吕氏,自然十分的警惕。“允炆,你记住了,你的母妃,是名正言顺的太子妃。”“朝中文武大臣,大部分都是站在你这边的!”“那人是真的朱雄英也好,假的也罢,都不能夺走你太孙的位置!”朱元璋亲自编撰颁布的《祖训录》有云:皇太子嫡长子立为皇太孙!“本官是太子妃,本官的长子便是嫡长子!”“他,只不过一个虞怀王罢了!”“况且,人死怎么能复生。恐怕是你皇爷...
“母妃,有大哥在,孩儿还怎么争?”
朱允炆脸上略带稚气,稍显怯懦的说道。
“父王和皇爷爷,最喜欢的就是大哥。按宗法,大哥是长房嫡孙......”
“你才是!”
太子妃吕氏脸色阴沉。
朱雄来去匆匆,见到他的人并不多。
但朱元璋根本就没有一点要避着人的意思,皇长孙回来的消息,在皇宫里悄悄的蔓延。
朱允炆和吕氏,自然十分的警惕。
“允炆,你记住了,你的母妃,是名正言顺的太子妃。”
“朝中文武大臣,大部分都是站在你这边的!”
“那人是真的朱雄英也好,假的也罢,都不能夺走你太孙的位置!”
朱元璋亲自编撰颁布的《祖训录》有云:皇太子嫡长子立为皇太孙!
“本官是太子妃,本官的长子便是嫡长子!”
“他,只不过一个虞怀王罢了!”
“况且,人死怎么能复生。恐怕是你皇爷爷担心太子病重,特意找了个相貌相似的少年,藏在太庙带回来......”
“是,母妃。”
朱允炆顺着吕氏的话,坚定的点了点头。
他不能退让!
哪怕真的是大哥也不行!
另一边,自打朱雄消失在太庙后,朱元璋就一直心神不宁。
回到乾清宫,大半夜的都睡不着。
“禀报陛下,卑职已打开钟山皇陵,虞王殿下的棺木中,空空如也,并无尸身!”
蒋瓛在三更时分,匆匆赶来。
“好!”
在朱雄走后,朱元璋立马派出锦衣卫,检查埋葬朱雄英的皇陵。
如今确定了朱雄英的身份,朱元璋心里的大石头总算落下了一小半。
剩下的一大半,都跟着朱雄去了六百多年后,还没回来呢!
“记住了,以后称皇长孙,不可再叫虞王!”
“卑职遵命!”
蒋瓛人也是懵的,朱雄英殿下,为何能在十年之后,突然活了过来?
“大孙,咱等着你,你一定要早点回来!”
朱元璋在御书房来回踱步,突然猛地一个踉跄。
“去太庙!”
“坏了!”
玉佩是通过滴血,将大孙送到了六百多后的华夏,可朱元璋没有跟过去,大孙到了那边要怎么回来?
朱元璋差点被惊得一屁股坐在地上起不来,匆匆赶往太庙,虔诚的祈求列祖列宗,将大孙送回来。
一整晚,朱元璋都跪在地上,没起来过。
最后实在太困,趴在香案上睡着了。
“爷爷,爷爷......您怎么睡在这?”
是雄英大孙的声音!
朱元璋迷糊间,听到了朱雄英在喊他。
睁开眼,果然是朱雄英。
一瞬间,朱元璋有一种失而复得的惊喜。
“大孙,你可算回来了!”
朱元璋的嘴巴有些发干,“是爷爷想的不周到,没有多给你几滴血,让你回来的时候,滴在玉佩上!爷爷糊涂了!”
“所以皇爷爷便在太庙,等了孙儿整整一个晚上?”
朱雄有一种被人关心,被人惦记的感动。
“你要是不回来,爷爷就在太庙等到死!”
朱元璋紧紧拉着朱雄的手,似乎一松开朱雄就会再消失一样。
“没有咱的血滴在玉佩上,你是怎么回大明来的?”
“嘿嘿,孙儿也是要回大明时,才想到这个问题。”
朱雄笑了笑。
“只能咬破自己手指,试试用孙儿自己的血,没想到还真成了!”
“咱们老朱家,流的都是一样的血!”
朱元璋闻言,乐呵不已。
这是上天认定的的血脉!
“皇爷爷,我已经拿了药,也问了专家大夫,父王的病在六百多年后的华夏,只是小病而已,很容易治好!”
朱雄一回来,就先给朱元璋吃了颗定心丸。
爷孙俩不做停留,直接赶往东宫太子府。
这时,朱允炆已经在朱标的身旁伺候着了,吕氏也在。
“允炆,你来的正好。”
朱元璋人逢喜事精神爽,看的朱允炆母子,直接挥手示意二人免礼。
“过来见见你大哥,以前你最喜欢跟着雄英玩......”
“大哥还活着?”
朱允炆表现出茫然的样子。
吕氏打量了朱雄几眼,露出几份恰到好处的讶异,然后说道,“父皇,雄英已经在十年前,埋葬于钟山......”
“那是天意弄人!”
朱元璋不以为意。
“钟山的墓穴是空着的,上天注定雄英与咱们分离十年。”
“如今十年之期已到,雄英回来了!”
“你们兄弟,要和以前一样,互相友爱,好好相处。”
“孩儿明白。”
朱允炆乖巧的点了点头,对着朱雄略一低头施礼,“大哥。”
“呵呵,你就是朱允炆!”
朱雄第一次见到这位后世的建文帝,不免有些好奇,多打量了几眼。
一副恭谦有礼的读书人模样,看不出以后能削番,把自己的叔叔们往死里整。
“大哥好。”
朱允炆与朱雄见礼之后,便不再说话,蹲在一旁,打开了暖盒。
“父皇,允炆今早天还没亮就起床,亲自去厨房,给太子熬了粥。”
吕氏说道。
“允炆有这份心,标儿也能好的快些。”
朱元璋说道,却是对朱雄由衷一笑。
朱允炆为他父王熬粥,心意不错,然而用处不大。
咱大孙冒着风险跑去六百多年后,给标儿求药,差点回不来,但最终还是回来了,还带回了治病的药!
“你们都先出去,咱和标儿有些话要说。”
“皇爷爷,孩儿已经盛好了粥,想先喂父王吃几口。”
朱允炆乖巧的恳请,“父王这几天都没胃口,吃的很少。”
“放着吧。”
朱元璋拍了拍朱允炆的肩,“你父王等会儿起来,自己能吃。”
“是。”
吕氏自知老爷子一言九鼎,不喜欢别人违背,便向朱允炆使了个眼色,缓慢的退出了房间。
令人他们惊讶的是,朱雄竟坐在床边,没有挪步,老爷子也没有意思要朱雄出去的意思。
“这个朱雄英!”
吕氏的手心都快攥出血了,“陛下和太子有要事商议,他凭什么不回避!”
朱允炆也默默的不甘心,又不敢说什么。
大哥回来第一天就这样了!
羡慕嫉妒恨!
“大孙,你吃过了没,没吃的会趁热吃两碗。”
吕氏和朱允炆刚离开,朱元璋便端起刚刚朱允炆盛好的粥,递给了朱雄英。
“我在医院排队的时候,吃了两根油条,不饿。”
朱雄英打开了随身携带的袋子,拿出一种种朱元璋从未见过的东西。
“父王的病要紧,药我都带来了。”
“父王,您先把这两种药,每种两粒,服下后吃点粥。”
“内服的,外用的,服药医嘱,注意事项,孩儿慢慢说给你们听......”
虽说朱雄英已经回来了,如今大明,肯定是不会跟历史上一样了,但是朱元璋也很想要知道,如果按照历史上原本的发展脉络,大明将会是怎样的一个情形呢?
“这个倒是不介意跟皇爷爷说说,不过听了以后,您可千万别上火啊。”
朱雄英嘴角微微一抽,如果朱允炆成功登基的话。
那乐子就不是一般的大了。
这也不只是朱允炆的事了,还要把燕王朱棣给牵扯其中。
“咋了?”
朱元璋皱起眉头来:“听你这话,允炆当上皇帝以后,会很不如意吗?难道这小子是一个昏君?”
朱雄英解释道:“如果非要形容的话,昏君也不太恰当,废物或者更能说明问题。”
朱元璋愣住了:“......”
合着在朱标死了以后,他选择了一个废物来继承大统?
“你倒是说说看,允炆为什么是废物了。”
朱元璋强压着心头的怒火,追问着。
“其实你应该可以感觉到允炆的性格,他很容易被文官所操纵,本身没什么主见,遇到事情第一时间不是想着怎么解决,而是想要依赖他人。”
“您临终前给他安排的几个大臣,什么方孝孺,黄子澄,齐泰,这三个后来被称为是建文三傻。”
朱雄英继续解释着:“您说,三个能力有限的文官,加上一个毫无主见的皇帝,最后是什么结果呢?”
说完他也很是无奈。
“黄子澄还有齐泰,可都是洪武十八年的进士,也全都是东宫的人,难道他们将来辅佐允炆,还会危害大明的江山不成?”
听到这里,朱元璋的眼角都抽搐了。
难不成他真的眼瞎了眼?
还有方孝孺,洪武十五年就已经见过了。
见他有点才学,又是宋濂的门生,原本是想要留给朱标用的。
“方孝孺后来打算复刻周礼,重新推行井田制,官员升迁也改回察举制。”
朱雄英点着说。
“混账东西。”
“咱就知道,这些文官,真是没有一个好东西。”
朱元璋直接大怒。
这不就是开历史的倒车么。
但凡朱元璋还活着的话,谁敢提复刻周礼呢。
官员还要察举,那科举出身的官员们会怎么想?
“其实如果只是建文新政,还不至于让允炆仅仅四年就把皇位搞丢了,他千不该万不该,是在刚登基不久,就进行削藩。”
朱雄英直接话锋一转。
“你说什么?”
“允炆削藩?”
朱元璋更加吃惊。
这一点他是如何都不能接受的。
或者说完全想不到,朱允炆一直以来表现的很是孝顺,居然会对他的叔叔们动手。
“没错,这您应该能想到,允炆生性多疑,以他的性格,绝对容不下那些手握兵权的藩王。”
“您选择允炆的时候,就应该想到,万一藩王不服新皇,或者新皇对藩王们有所猜忌的话,会造成什么结果呢?”
朱雄英的一番话,可是让朱元璋的耳朵,都嗡嗡直响。
说白了就是他的眼睛瞎了呗。
要不然怎么能选择朱允炆当皇帝,还给他安排了三个祸国殃民的佞臣呢。
亲人相残,这是朱元璋如何都不想看到的局面。
朱雄英提出的问题,是朱元璋最最不想要看到的
这样的问题,现在问朱元璋,似乎有些为时过早。
既然是按照历史的过程来发展,在朱标真的过世之前,朱元璋也不会考虑这些问题,也不需要担心这些。
因为只要朱标还活着,他就不用担心一众藩王心里面还有什么不应该有的想法。
朱标是能够压得住他的这些兄弟的。
“后来怎样了,又发生了什么,允炆削藩,他是怎么削藩的?”
朱元璋急着追问。
“洪武三十年五月,皇爷爷西行之后,允炆继承皇帝位,因为担心藩王会闹事,所以下令藩王不得进京奔丧,并且您的棺椁,仅仅停放几日,就匆匆下葬。”
“处理完这些事以后,朱允炆就和建文三傻开始研究起了削藩的事情。”
“齐泰认为藩王之中,燕王朱棣的势力最大,削藩就应该从燕王开始。”
“然而黄子澄认为,当时如果拿燕王下手,似乎没什么好借口,就打算先从周王,湘王,齐王,代王,岷王这五个藩王下手。”
“因为这五个藩王,在洪武时期就犯过很多不法之事,所以就先拿他们开刀。”
“最后允炆采纳了黄子澄先易后难的计策,因为周王和燕王是嫡出兄弟,所以第一个被削藩的就是周王。”
“然后洪武三十一年的八月份,周王被贬作庶人,流放了。”
朱雄英将他所知道的,朱允炆削藩的事情,跟朱元璋细说了一番。
“啥?”
“八月,那就是咱死了才三个月,允炆就这么急着削藩了是吗?”
“这些都是他的亲叔叔,他怎么忍心下手!”
“就算是削藩,削兵权也就是了,让他们一辈子都当个闲散王爷也好,何必要把他们贬作庶人?”
朱元璋火冒三丈,一直觉得朱允炆是个孝顺孩子,心地善良。
没有想到是被这个小子给骗了。
完全看走了眼。
这小子现在的表现完全是装出来的。
对于这些亲叔叔,他是一点肚量都没有。
实际上朱允炆但凡可以等等,等到几年以后,再找机会,逐步削弱他这些藩王叔叔们的权力。
朱元璋也不会这么生气。
他错就错在了太急切了。
而且直接贬作了庶人,还要发配流放,实在过分。
“你觉得贬作庶人,流放很可怜吗?”朱雄英突然反问道:“比起湘王朱伯,周王算是幸运的很了。”
“建文元年四月,朝中有人诬告湘王谋反,允炆派兵去剿灭,湘王无法自证,就举家自焚,从此湘王一脉,消失在了大火之中。”
朱雄英看到了朱元璋这般气愤的模样,无奈的苦笑着。
这些消息其实也没什么好隐瞒的,除非自己隐瞒了关于现代社会的一切,否则朱元璋去过六百年以后的世界,也会全都知道的。
“你说啥?老十二竟然自焚了?”
朱元璋听到这话,直接红温了。
他起初觉得削藩削的也不过是这些藩王的权力而已,朱允炆应该不至于太过分。
既然这样,那就多带一些东西过去,给这老爷子开开眼。
等了大概二十多分钟的时间,小龙虾就送到了,朱雄英拎着很大一袋东西。
当然还有外卖和啤酒。
再次返回六百年前的大明王朝。
“大孙,你可算是回来了。”
“你手上拿着的是什么东西啊?”
看着朱雄英竟然带了这么多东西,朱元璋更加好奇的询问道。
“这些可都是好玩意,就算是大孙这次回来,给皇爷爷的见面礼。”
“这个是小龙虾,这个是啤酒。”
“小龙虾正热乎,皇爷爷趁热吃,这味道您绝对喜欢。”
朱雄英说着,就把外卖还有两斤小龙虾,放到了桌子上。
怕朱元璋没吃过辣的,还特意的给他点了一份微辣的。
“这,这怎么长得像是蝎子一样,这就是你说的小龙虾?”
“这玩意能吃?”
虽然一股香气扑鼻,但是看清了小龙虾的样貌以后,还是觉得有些反胃。
主要是之前就没有见过,只觉得这玩意跟蝎子似地。
更像是一种虫子。
“皇爷爷看好,这玩意要去头,然后这样吃......”
朱雄英也没有废话,直接动手给朱元璋亲自表演了一番小龙虾的吃法,剥完了一个以后,直接就送到了嘴里,一边摇头回味着,一边露出满足的神色。
“这玩意,竟然这么好吃?”
看到朱雄英一脸地享受,朱元璋又觉得这个像是虫子的东西,似乎也不是那么难以接受。
“孙儿给您剥了一个,您亲口尝尝就知道啦。”
朱雄英说着,动作麻利的就给朱元璋剥了一个龙虾尾。
放到了朱元璋的碗中。
朱元璋似乎有些迟疑,但是这是大孙子的一片心意。
也就拿着筷子夹起来。
在朱雄英的目光之中,朱元璋硬着头皮,将龙虾尾送入了口中,但是下一秒。
他的双眼陡然就瞪圆了。
小龙虾香辣的味道在口腔中爆炸了。
是朱元璋从来没有体验过的味道。
对于他而言,这说是神仙才能够享受的美味也不为过。
“这肉质竟然如此滑嫩,味道更是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这辛辣的味道,为什么让人如此上头呢?”
朱元璋也不知道这个辣是什么感觉,以为是辛辣的药材,或者是西域进贡来的香料一类的东西。
能够在一道菜里面,品尝到这种味道,这还是头一回,这种辣跟单纯的辛辣不是一回事。
可以说实在是太好吃了。
“好吃,皇爷爷就多吃点。”
“这是六百年以后的一种酒水,叫啤酒,你哈一口尝尝。”
“这个配小龙虾,那是绝配。”
朱雄英说着,就拿出了一罐冰镇的啤酒。
递给了朱元璋。
“这是酒?怎么这么冰凉?”
朱元璋刚拿到手里,就感觉到一阵凉意袭来。
“你喝一口尝尝,看看可喜欢。”
朱雄英笑着道。
朱元璋也是第一次吃到这么辣的菜。
正想要缓缓口中的辣味,当然也不迟疑,随即就喝了一口。
“这酒的口感为何如此奇怪?”
“竟然有种气泡在口中炸裂的感觉。”
朱元璋喝过啤酒之后,更是一脸的惊诧。
这种他之前是没有喝过的,虽然口感很奇特,但是就跟朱雄英所言一般。
真的是好喝地很啊。
“您要是喜欢的话,回头就给您带几箱过来,慢慢喝,喝完了再去买。”
朱雄英笑道。
“嗯,这个酒是不错的。”
“还有小龙虾,也是没有想到,如此丑陋之物,竟然也会这么好吃。”
朱元璋可劲点头。
很快,两斤小龙虾,就被爷两个给造光了。
朱元璋喝了两瓶啤酒,老脸也红润起来了。
显然有些上头。
“只喝了这么一点,为何就有一种眩晕的感觉?”
“这啤酒,后劲竟然这么大的?”
朱元璋似乎有些感觉到了自己的醉意,不免就有些惊讶。
往日他至少可以喝三四斤才会有这样的感觉。
两瓶啤酒也就一斤的量而已。
怎么就会有一种要醉了的感觉呢?
“忘了跟您说了,这啤酒的精度,可比您平日喝的白酒度数高多了,一斤就相当于您平日喝的三四斤了。”
“第一次喝啤酒,肯定是不太适应的。”
朱雄英笑着解释道。
按照这老爷子的酒量,如果是几十度的白酒,那不是几两就会倒了。
毕竟古人酿造的酒,其实也就是有一点酒味,酒精度并不是很高。
有个几度就已经很高了。
“原来这样,看来这酒还不能喝多!”
朱元璋恍惚地点头。
“对了皇爷爷,要不要试试这个。”
朱雄英说着从口袋中掏出一包烟。
“这个又是什么?”
看着朱雄英手中的烟盒,直接叨入口中,朱元璋一脸茫然。
“这个是香烟,我们那边好多人都靠抽这个来释放压力,不过这玩意有成瘾性,抽一段时间以后,再不抽就好像是丢了什么一样难受。”
“对身体有负面影响,不过影响不是很大。”
朱雄英说着,自己先点燃一根,先开始吞云吐雾起来。
“抽这个能够舒缓心情?”
朱元璋眉头皱起,有些狐疑。
主要是朱雄英吞云吐雾,这味道有些让他不太适应。
“要不您试试?”
朱雄英说着,又递给朱元璋一根烟。
虽然说吸烟有害健康,但是反而他觉得这东西,很适合朱元璋。
别看他是皇帝,但是他心里的压力有多大,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然后就在朱雄英的言传身教之下,朱元璋也开始了吞云吐雾。
刚开始还被呛了也好几口,但是很快就进入了状态。
“别说,这东西习惯了之后,感觉还是真挺好的。”
朱元璋抽完了一根烟以后,再仔细回味回味,居然有种飘飘然的感觉了。
当然这种感觉,也就是初次抽烟的人才会有,等慢慢习惯以后,这种感觉,就会越来越淡。
“您要是喜欢的话可以留着,我那边还有几包,您先抽着。”
“这个是打火机,只需要这么一按,直接就能够打火,还是很方便的。”
“另外您也要克制,这玩意可不能抽太多,一天最好半包以内,绝不可以超过一包。”
朱雄英还不太放心的提醒。
太庙前。
一位气质高雅的贵妇人,带着一名十四五岁的少年郎。
少年郎身着蟒袍,眉清目秀,正是正是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炆。
“二虎,父皇在太庙里?”
贵妇人自然是朱允炆的生母,现如今大明的太子继妃,吕氏。
“回娘娘的话,圣上在为太子祈福。”
二虎是朱元璋的贴身心腹,与朱元璋几乎形影不离,不坑不卑的回答吕氏的问话。
“本宫正要给列祖列宗上香,保佑太子的身体早日康复。”
吕氏一脸忧色,语气沉重。
但太庙门口的二虎,却一点没有让开的意思,“娘娘请在外等候,圣上吩咐了,任何人不得进入太庙打扰。”
“连本宫为太子祈福也不行?”
吕氏的声音冷了几分。
二虎略微一低头,向吕氏再行一礼,“娘娘请恕罪。”
吕氏略微皱了皱眉头。
她来太庙为朱标祈福安康,自然不是碰巧遇到朱元璋也在。
而是瞅准了时机,得知朱元璋来太庙拜祭,便马上带着朱允炆赶了过来。
如今太子病重,万一有个什么三长两短,吕氏和朱允炆便失去了最大的倚仗。
朱标在,吕氏是太子继妃,朱允炆是皇长孙。
朱标活着,吕氏将来能做皇后,朱允炆将来也是大明的太子,也能做大明的皇帝。
一旦朱标病故,其他皇子便有可能被立为太子,大明江山也就没吕氏母子什么事了!
唯一的希望,便是朱元璋看重朱允炆,立朱允炆为皇太孙,继承皇位!
现如今,年长的皇子多在外为藩王,不在朱元璋身边。
以朱元璋对太子朱标的感情,吕氏觉得立朱允炆为太孙的可能性很大!
她带朱允炆前来太庙,假装巧遇朱元璋也在为朱标祈福,便是要让朱元璋看到朱允炆的孝心,讨朱元璋的喜欢。
“二虎侍卫忠心耿耿,本宫岂有怪罪之理?”
吕氏谦让道,“本宫便在太庙之外等候,让允炆进去,为他父王祈祷列祖列宗的保佑,也正好陪着他皇爷爷。”
“父皇最重孝道,也一定能体谅允炆这片孝心。”
“这......”
二虎很为难。
陛下的命令,二虎不敢违背。
可朱允炆是太子的长子,老爷子的长孙,陛下又最看重亲情孝道。
二虎要是一直拦着朱允炆不让进太庙,似乎也不一定能在陛下那里讨到好,放朱允炆进去,又怕陛下责罚。
正当二虎左右为难,朱元璋威严的声音,从太庙里远远的传了出来。
“二虎,何人在外喧哗?”
“陛下,太子妃娘娘带着皇长孙殿下,来太庙上香,为太子祈福。”
二虎如蒙大赦,赶忙躬身禀报。
“哦,原来是允炆?”
朱元璋刚确认自己回到了大明,依旧在太庙中,大孙朱雄英也跟着来了。
还没来得及高兴,就隐约听到太庙外有人在说话。
朱元璋顿时怒上心头,进入太庙上香之前,他特意交待过二虎,不许任何人打扰。
听到是朱允炆想为父亲朱标祈福,朱元璋才略微消气。
“允炆,你是个孝顺的好孩子!”
“放心,你父王一定会没事的,咱刚刚问过列祖列宗了,标儿这个月就能痊愈。”
“回去早点歇着吧,别忘了每天给你父亲请安。”
全程没有和吕氏说一句话。
吕氏的一点小聪明,在朱元璋面前如同班门弄斧。
只不过朱元璋现在没有心思去深究而已。
“孩儿谨遵皇爷爷教诲。”
朱允炆大气不敢出,恭恭敬敬的跪拜,离开太庙。
吕氏也不敢再造次,乖乖的带朱允炆回了东宫。
“大孙,你说过,标儿的病不难治!”
打发走朱允炆和吕氏,朱元璋马上回头,极为激动和期待。
“我说朱爷爷......”
“你是大明皇孙,标儿的嫡长子,应该称咱为皇爷爷!”
刚才在现代,朱元璋没有计较,回到了熟悉的大明,帝王之气瞬间归位。
“皇爷爷!”
朱雄几乎是没什么心理障碍的,就喊出了口。
朱雄自己在现代也是孤儿,来到洪武年,化身朱雄英。
太子朱标是我亲爹,还没病死,朱元璋是我亲爷爷,如此美妙的开局。
有什么理由不接受?
“我说皇爷爷,离太子......离我父王病逝还有将近一个月,他的病应该还没到无药可医的地步。”
“现在您都开了天眼,明白父王此番生病的严重性,您集合大明所有的神医,还能治不好?”
“哼!标儿身体抱恙,咱哪次不是找大明最好的大夫来医治?”
朱元璋板着脸,骂道,“这次的病,拖得时间有些久,太医院的御医都是些废物,不顶事!”
此前,朱元璋确实没有预料到,朱标考察关中洛阳一带,回来后会一病不起,更想不到,这场病真的要了朱标的命!
但他也的确召集了最好的御医,为朱标医治。
“对,都是废物!”
朱雄原本是想安慰朱元璋两句,但听到朱元璋骂御医,朱雄也忍不住跟着骂。
“连华夏历史上最好的太子都治不好,一点用都没有!”
“走,皇爷爷,去看看我父王的情况!我还不信了,六百多年后的医学都治不好?”
说着,朱雄掏出了口袋里的手机看看。
在大明自然是没有信号的,其他一切正常,还有一半的电量,当个数码相机用是没问题的。
朱雄不会医术,当然没办法亲自给朱标治病。
但他可以把朱标的拍照记录下来,回到现代去医院找药。
不过在这之前,朱雄必须先确定一件事。
“皇爷爷,您有没有想过,您是怎么从大明到了现代,又是通过什么从现代回到了大明,还带上了我?”
“朱家列祖列宗显灵!”
朱元璋几乎是不带思考的就回答了一句。
死去多年的嫡长孙重新出现在眼前,还提前预知了太子朱标的死,让朱元璋有机会避免悲剧的发生,这不是朱家祖宗的在天之灵保佑?
然后,朱元璋的目光又缓缓注视到了自己腰间的玉佩上。
没记错的话,除了列祖列宗保佑,是这块玉佩发出的光芒,将他们带回了大明太庙。
“如果孙儿猜测的没错,这块玉佩就是穿越大明和现代的媒介!”
“也就是后世所说的,时空隧道!”
朱雄见朱元璋反应过来,终于说出了自己的猜想和打算。
“孙儿可以通过玉佩,去六百多年后的华夏,为父王寻药!”
所以朱允炆这个被最为宠爱的孙子,就被抛到了一边?
直接给忽略了?
难道他,就只能来当朱雄英的替代品。
只不过是一个第二选择吗?
寝殿之内。
朱标正坐在床头,手里面还捧着资治通鉴。
他整个人状态好了很多。
仅仅是一个晚上,他虽然还不能下床行走。
但是坐起来看书,吃点东西已经没问题了。
只能说抗生素还是管用。
尤其是在这个时代,因为没有六百年后的抗生素滥用,抗生素对古人的效果,简直如神药一般。
“爹,雄英,你们来啦!”
朱标看到朱元璋还有朱雄英走进来,也是满脸喜悦。
他现在的气色,看上去跟昨天真是判若两人。
“标儿,你真的好多了。”
朱元璋看到这个模样,满脸惊喜。
“还多亏了雄英带回来的神药,没想到竟然效果这么好,这六百年后的药物,真是太神了。”
朱标看着朱雄英,脸上都是欣慰之色。
“其实您的这点毛病,如果在六百年后,早就可以痊愈了,根本不会到如此严重的程度。”
朱雄英笑着点头道。
“太好了,那可真是太好了。”
“看样子,用不了几天,就可以下床走动了。”
“十多天,半个月就能痊愈。”
“雄英,你这药能够吃多久啊?”
朱元璋又对朱雄英道。
“我带来的量,大概可以吃七天,一个疗程。”
“过几天我再带来一些,反正爹什么时候完全康复了,什么时候停了就行了。”
朱雄英赶忙解释道。
“这就好。”
“这次可是多亏你了,否则咱真的是白发人送黑发人。”
朱元璋闻言,直接长松了一口气。
“对了爹,你对外宣布了雄英回来的消息了吗?”
朱标这个时候直接开口询问道。
“刚刚雄英与咱一同上的早朝。”
朱元璋这话,等于直接回答了朱标的问题。
早朝都上了,身份自然也已经确认了。
“官员们是何反应。”
朱标急问。
他清楚,朱雄英回来,是很多人没办法接受的事情。
或许说根本就无法相信一个已经死了十年的人,会平白无故活过来。
朱元璋把早朝上发生的事情,跟朱标说了一番。
“可能这是最好的结果。”
“至少雄英还有淮西勋贵们的支持。”
朱标听闻此言,长舒了一口气。
“哼,他们也要感谢咱大孙子,保住了他们的小命。”
朱元璋轻笑着。
朱标一脸诧异,压根就不明白,朱雄英如何救了那帮家伙的小命。
“标儿,你知道吗?如果你不能够挺过这一劫,咱会怎么对待蓝玉那帮家伙吗?”
朱元璋看得出朱标的疑惑,直接开口说道。
闻言朱标的脸色稍稍一变。
当了这么多年的太子,朱标可是朱元璋一手调教的接班人,自然是懂得朱元璋这话是什么含义了。
也可以说,朱雄英不在的情形下,朱标活着,蓝玉等人就能活着。
朱标死了,那蓝玉等人必须死。
皇帝要杀人,从来是不问对错的,只管需要还是不需要。
是否有理由杀人,是没那么必要的。
尤其是蓝玉这样的狂妄之人,朱允炆将来肯定是无法压得住他的。
所以朱标死了,朱雄英又不在,储君肯定是朱允炆的。
这个情形之下,朱元璋一定会为朱允炆扫清障碍。
这里面当然包括这些淮西勋贵。
这也是为什么朱雄英救了他们这些人的小命的原因。
只要皇长孙真的回来了,那么就算是朱标没了,蓝玉他们也是有缓和的余地的。
“原本的历史上,你可没有逃过这一劫。”
朱元璋把蓝玉案简单跟朱标说了一下,听的朱标目瞪口呆。
“咱死后,还有这么多事情?”
“后来呢?”
朱标皱着眉头,显然是不愿意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的。
如果他真死了,或许朱元璋也是没办法抉择的。
“后来老二......”
朱元璋把秦王,晋王,他们相继离世,并且朱允炆登基以后就开始削藩的事情,大概的讲述了一遍。
听得朱标火冒三丈。
“这个逆子,他怎么可以!”
“就算是削藩,也没有这么削的,一手好牌都让他打烂了。”
朱标满脸怒其不争的模样。
显然他也没有想到后来朱允炆的表现这么不堪。
“你也别动气,身体要紧,反正雄英回来了,这些事情都不会再发生了。”
朱元璋看着朱标气愤的样子,劝慰道。
朱雄英:“......”
之前跟朱元璋说的时候,他的反应可比朱标大多了。
“那老四怎样了?”
“你四叔后来也被削藩了吗?”
朱标突然问道。
朱元璋也看向朱雄英。
之前还没有说到这里。
主要之前信息量太大,朱元璋要消化一阵才行,当时也没有急着追问。
“燕王自然是,朱允炆最后的目标。”
“因为除了周王以外,他是唯一的嫡子了,也是朱允炆最大的威胁。”
“但凡四叔是庶出,朱允炆都不会对他如此忌惮。”
“在削藩过程中,朱允炆就下令,削去藩王手中的兵权,燕王也是如此,手中就剩下了八百府兵。”
“同时朱允炆还往北平派了军政的一二把手,完全控制了北平的军权政权,如果不是传回燕王疯了的消息,朱允炆就打算直接对燕王动手了。”
朱雄英继续道。
“什么,老四疯了?”
闻言,朱元璋还有朱标大吃一惊。
“装疯。没有真疯,大热天穿棉袄,与猪抢食,与猪同睡。”
“要说四叔,还真是能卧薪尝胆,因为装疯,暂时稳住了朱允炆。”
朱雄英好笑着摇头。
朱元璋和朱标都一阵无奈。
原来是装的。
“老四竟然被逼到了这个程度。”
无语的同时,朱标也对朱棣产生了一丝愧疚。
“其实四叔装疯的事情,很快就败露了,消息传回应天,朱允炆就派人去府上查探虚实,准备治他欺君之罪。”
“眼看着事情就要败露,四叔直接擒杀了朱允炆派去的人,以八百府兵,命张玉朱能带兵多去北平九门,占据北平。”
“后以靖难为名,讨奸臣齐泰,黄子澄,誓师出征,革除了朱允炆的建文年号,仍为洪武年号。”